坚决遏制“新形象工程”滋生蔓延
更新时间:2024-08-30 浏览量:
8月29日朝闻天下,播放朝闻晨评“如何纠治形象工程与政绩工程”。此外,近日来多地也发文揭批“新形象工程”,呼吁破除形式“变种”拆穿形象“伪装”。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往往与劳民伤财、大兴土木等关键词联系在一起,向来被社会所深恶痛绝。“新形象工程”借“新”之名,是“老套路”披上了“新马甲”,根本上还是一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改如何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要树牢固正确政绩观,把稳思想引领“方向盘”。领导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思想上跑偏,只会背道而驰,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的领导干部将个人升迁摆在第一位,一心追求“显绩”,对于周期长、见效慢的教育、医疗、生态整治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视而不见。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首先要拧紧思想总开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手握公权力,要明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无论身居何职,都要把手中的权力用来为老百姓办实事。把有限的资源更要用到刀刃上。
要坚持实事求是,练就科学决策“真功夫”。深入群众和基层,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有的大肆举债,寅吃卯粮,挤占了本该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脱离当地实际,建成的项目往往闲置无用。要坚决杜绝盲目上马,贪大求洋,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要在决策环节广泛地征求意见,通过座谈会、公开征求意见、听证会、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反复听取相关意见,不断扩大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降低决策成本,确保决策成功。要结合本地实际,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加强各部门统一协作,围绕动议、规划、审批、建设等方面健全机制,确保每项具体工作、每个步骤、每条措施都尽量科学、准确。
要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念好权力约束“紧箍咒”。要加强干部监督执纪问责,形成震慑,确保警钟长鸣。有的地方在财政资金使用上存在违规使用、审批不严等问题,客观上也为形象工程提供了可能。也有的项目在启动之初,就存在不同意见和反对声音,但决策者一意孤行,强行上马。对领导干部决策用权必须加强监督,包括纪检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方面形成合力,让领导干部在上马工程项目的时候,多为老百姓想一想,少为自己的政绩考虑,避免任性而为,避免‘一言堂’‘拍脑袋’决策等问题。同时,要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要让领导干部在决策用权时心存敬畏,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任,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任。(作者:王石)
上一篇:众志成城推动“改革巨轮”滚滚向前
下一篇:以“初心、决心、恒心”全面落实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