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用好传统文化“传家宝” 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

更新时间:2024-08-26 浏览量: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传家宝、推动器、加速器,我们要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产业动力。
      传承无形文化,凝聚振兴之魂。中国国土广阔、乡村无数,在每个乡村中或多或少都蕴含着一些传说故事、家风家训、民俗风情,更有一些乡村蕴含着红色文化,这些宝贵的无形文化,是我们振兴乡村的一大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我们要守护好、宣传好、传承好当地的无形文化,尤其是其中的红色文化,让文化改变村民的思想,思想变则乡村兴。对于传承无形文化,我们各地政府,一要深挖、细挖乡村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有利于乡村发展的、激发村民奋斗热情的、弘扬传统美德的留下来,宣传好,对于一些低俗文化要坚决抵制。二要将现有文化与党的最新精神相结合,让红色文化更贴近当前时代,要在文化中体现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两个确立”、“两个维护”,让广大群众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助力乡村振兴。
      传承有形文化,发展振兴之实。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有些乡村可能受地理因素影响,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缺少支柱产业,乡村振兴看似比较困难。但是,在这些地区中往往又存在优良的自然环境、未被开发的原始古村落、古建筑等等,如果说我们对于这些有形文化开发利用,一定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走出一条文化振兴乡村之路。对于传承有形文化,我们各地政府一要加大对特色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帮助乡村招商引资,共同开发乡村文化产业,用文化的传承助力乡村发展旅游业,用旅游业带动乡村住宿业、手工业、餐饮业等产业发展,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二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遵循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对于文化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在开发前,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文化资源进行研究后再制定开发策略,让乡村振兴可持续,避免过度开发,寅吃卯粮,破坏文化资源,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创新传承方式,激荡振兴之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们简单的用时代脱轨的老套路、旧方法去传承文化,那么我们的文化影响力是不足以带动乡村振兴的。创新文化的传承方式可以扩大我们无形文化和有形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当地的文化,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专家、学者来当地参观,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同时,在无形文化影响下的村民们也具有更高的干事热情、文化素养、文明素质,可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共同奋斗让乡村振兴之水激荡飞扬。对于创新文化传承方式,我们各地政府一要运用好现代科技,结合好当下热点,推进乡村文化数字化发展,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沉浸式感受到我们的乡村文化,同时推动我们的特色文化产品走向文化市场。二是在文化传承的创新中,要守好文化的乡土性、纯真性,保留好文化的特色,避免形成同质化竞争,提供高质量、有特色的数字化文化产品。
     乡村文化既可以为乡村振兴“塑形”,也可以为乡村振兴“铸魂”,我们要大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保护文化遗迹,创新传承方式,助力乡村振兴。(作者:张昊)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党员干部 全体都有:奋战“秋老虎”

下一篇:谱写青年建功立业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