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以“绿色”为底色描绘美丽中国

更新时间:2024-08-20 浏览量: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保护,既是“国之大者”,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生态文明理论,重塑生态文明制度,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擦亮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绿色”底色,共同描绘美丽中国的崭新画卷。
      强化思想引领,厚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论,以“绿色为发展底色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念兹在兹。在重庆时强调要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宁夏时强调要保护好黄河和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的生态环境;在江西时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思考背后蕴含的系统观念,争做生态理念的理论先驱者。同时化身为理论宣讲者,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绿色”发展思想,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扬起理论之帆。
      深化精准治污,重塑“聚焦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制度,以“绿”为环保底色。为守护蓝天白云,我们节能减排,淘汰“散乱污”企业,建立企业准入制度;为守护碧水清泉,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我们打捞杂物,一条条“臭水沟”变成“碧水河”;为留住净土家园,我们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全链条治理塑料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守护绿水青山,要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强化环保意识,从低碳出行、人走关电、节约用水、废物利用做起,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护生态环境,携手打造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空气清新的美丽中国。
      加快城市转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体系,以“绿”为建设底色良好的生态也是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不仅可以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而且可以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宜居宜业宜游为导向。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城市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的“含绿量”和“含金量”。(作者:冯琴)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党员干部 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前沿”

下一篇:涌潮起东方,改革风正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