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为”青春涤荡“无为”浊流
更新时间:2024-08-09
浏览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为干部者,首在担当、贵在执行、重在落实。新时代新征程,青年干部要坚持“敢”字当头,不断“爬坡过坎,更上层级”,以“有为”青春涤荡“无为”浊流。
坚持“敢”字当头,敢于坚守为人民服务之理想,破除乱作为之阴霾。干部乱作为,究其根本还是政绩观的错位,初心使命的偏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广大青年干部要聚焦自身思想之结,自觉将“民为邦本”、“为政以德”作为修身立业的标尺,树立和践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政绩观,热衷于“造福一方”而不是“造势一时”,让每一次决策都回归到为人民服务的正轨,让每一份努力都汇聚成人民满意的笑容。
坚持“敢”字当头,敢于担起为人民造福之责任,打破不作为之壁垒。在其位不谋其政,见难题就推,遇矛盾就躲,上推下卸,当“甩手掌柜”,不仅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更有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要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压紧压实责任清单,形成“不敢不为、不能不为、不想不为”的氛围,更要从干部自身做起,自觉做勇于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唯有双向发力,才能让有为者有位,让无为者无所遁形。
坚持“敢”字当头,敢于直面为人民谋利之挑战,突破不敢为之屏障。不敢为,是内心深处对错误和失误的恐惧,是前进路上对风险和困难的怯弱。“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一昧地畏首畏尾,理想也会沦为空想,抱负终究会变成“包袱”。因此,“三个区分开来”的真正落实尤为重要,科学合理地把握是与非、对与错、正当与违规、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界限,用好精准问责与容错纠错的游标卡尺,从而营造良好生态,让广大干部可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可以不怕失败锐意进取。
坚持“敢”字当头,敢于提升为人民兴业之本领,解决不善为之问题。年轻干部要成为栋梁之才,既要德配其位,也要才配其位,“有德有才方能干成事”。广大青年,如今正是拔结抽穗的成长期,事业进步的关键期,需要掌握的本领是很多的,一昧凭老经验办事,刻舟求剑行不通,必须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甘当“小学生”,坚持学中干、干中学相结合,不懂就问、不耻下问,在为民兴业中锤炼自身硬本领。(作者:王盼)
上一篇:秉为民之热血,铸就赤诚不渝之初心
下一篇:全面深化改革当“为人民、靠人民、惠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