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让改革“实”之有“味”
更新时间:2024-08-01 浏览量: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定下的基调。回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一场改革味道浓、成色足的盛会,必将再一次激荡起改革开放的大潮。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和贯彻全会精神,紧跟党中央的领导接续奋斗,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展现新担当、勇当先行者,让老百姓真切地尝到改革之“味”。
凝聚“稳中求进”的历史耐心,让改革步履扎实,焕发“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鲜味。要保持历史耐心。历史耐心意味着政贵有恒,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在把握历史规律、时代大势的基础上科学谋划、顺势而为,忌讳“一口吃个大胖子”。改革亦如“烹小鲜”,切记拿捏分寸、掌握火候。“两只手”各展其长,“有效市场+有为政府”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中国经济底气更足、动力更强;“两座山”有机统一,让“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得以打通,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金饭碗”。正是因为对改革力度、速度、广度和深度的科学把握,许多领域才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既不能蜻蜓点水、浮于表面,也不能操之过急、过犹不及,处理好“时度效”、“立”和“破”、“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万象中洞察本质、把握节奏、沉着应对,方能将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凝聚“夏练三伏”的坚韧决心,让改革举措务实,彰显“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辣味。改革创新每深入一步,就会碰到深层次矛盾,遇到瓶颈障碍,就会触及既有权力关系和利益格局。如何才能做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关键是要敢于动真碰硬、切中要害,让老百姓品尝到改革的“辣味”,才能煮好这道改革“麻辣烫”。医改障碍重重,通过取消“以药养医”,网上预约挂号、医药费异地报销等举措,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突破固有的体制障碍,实现医疗服务价格一盘棋格局,进一步解决“同级不同价、同城不同价”等价格不合理等问题,让老百姓享实惠得方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啃掉了一系列“硬骨头”,展现了“越是艰险越向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改革精神。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进一步培养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勇于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练就堪当重任的过硬本领。要利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深入基层一线,找准问题症结、科学谋划部署,当好改革促进派和改革实干家。
凝聚“民惟邦本”的利民真心,让改革成效落实,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甜味。“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小岗村的村民不吃大锅饭之后,自家灶台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民端起饭碗拍手称快。改革是党的主张,也是人民的要求。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人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字里行间饱含着深厚的人民情怀。让人民尝到改革成果“甜味”,就要从小处着眼,聚焦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谋划和推进改革。扎根于群众、落点于精微,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的现实问题用情用力。多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收集了解群众意见和评价,主动投身于基层组织建设、农村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一线,使全面深化改革更加适应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作者:郑勇钢)
上一篇:乘“风”而行让全面深化改革“热浪奔涌”
下一篇:一撇一捺写“八一”,铁血荣光照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