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基层减负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更新时间:2024-07-25 浏览量:
在我国的治理体系中,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干部承担着将国家政策落地生根的重要任务,然而过重的负担却让基层干部承受巨大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实效性。因此,基层减负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付诸实践的行动。只有不断找准“负”的根源,校准“减”的路径,把准“干”的导向,我们才能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夯实基层基础,让实干精神在基层熠熠生辉。
深化基层减负,让干部“愿”作为。这意味着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为他们营造宽松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上级部门在制定工作目标、采取举措时,应再多些实地调研,多倾听基层干部心声;少些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要求,多给基层干部一些冗余空间;少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多些帮扶指导;少些层层加码的急功近利,多些政策支持;少些只要结果的生硬通知,多些“怎么办”的细则办法。
深化基层减负,让干部“能”作为。减负不是“减责”,松绑不是“松懈”,推动基层减负,是为了更好地让基层工作提质增效。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把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破除追求“短平快”的纸面政绩、数字政绩,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
深化基层减负,让干部“善”作为。为基层减负不能是“一阵风”,要不断地向前推进、向深延伸。在破除形式主义积弊的同时,要帮助基层干部解放思想、创新思路,鼓励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工作新模式,引导基层干部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和潜能,让基层干部成为减负成效的验收者、监督者,保证减负方向“不跑偏”,真正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怪圈”。(作者:胡鹏)
上一篇:坚定前行,务实创新,展现担当作为
下一篇:持续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