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四力”,为社区工作注入新动能
更新时间:2024-07-23 浏览量:
社区是社区治理与政策落地的第一线,也是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社区工作者承担着社区治理的重任,然而社区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百姓的切身幸福,因此,社区工作者需要涵养“眼力”、“脑力”、“笔力”、“脚力”,才能进一步为社区工作注入新动能。
社区工作者要提高“眼力”,做到眼中有细节。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社区工作纷繁而复杂,这要求我们仔细观察社区中的各种细节,包括基层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日常生活与需求等。通过细节的观察,发现潜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难,社区工作者要学会由点及面、由浅到深的观察问题,才能将问题看的清、看的准,将问题深入分析,找到问题的本质与根源,从而更好更快的解决社区工作中的问题。
社区工作者要提高“脑力”,做到脑中有知识。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的普及,为社区工作者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也大大简化了群众的办事流程,提高了社区工作的效率,进一步减轻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压力,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社区工作者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政策等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参与更多的为民服务等平台的培训学习,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这要求社区工作者要树立学习意识,强化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工作技能,做到脑中有知识,不做“夹生”干部。
社区工作者要提高“笔力”,做到笔下有内容。笔“巧”方能璧坐玑驰,“笔力”涵盖范围较广,其中包括文字表达、政策解读、宣传材料撰写等内容。社区工作者既要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清晰、准确的传达信息;也要提高政策解读能力,将复杂官方的政策文件通俗化,帮助群众理解与接受;还需要注重宣传工作,如活动宣传文案、手册、公众号新闻稿等,善于运用生动语言、精致标题,提高宣传效果。社区工作者只有提高笔力,更好的撰写各类文稿,才能为社区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社区工作者要提高“脚力”,做到脚下有力量。社区工作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深入社区、实地调研才能在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学真知、悟真谛、练就真本领。社区工作者只有多走走田间地头、坐坐百姓炕头,才能增进干群关系。只有倾听群众的心声,明确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反馈问题,才能有助于政策的调整,更好的推动社区治理与社区工作的开展。
社区工作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切实增强社区工作者的“眼里”“脑力”“笔力”“脚力”,才能进一步促进社区工作的推进,促进各项政策的落地生根。(作者:杨浩然)
上一篇:“深改”奋进新征程 “智绘”中国式新篇章
下一篇:立足新起点,青年干部要拿出实干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