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克服“五尖”形式扎实推进工作

更新时间:2024-07-23 浏览量:

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对湖北松滋、安徽定远和广西等地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了通报,指出了强制基层工作者下载多个APP,规定学习时长、积分打卡、通报排名、多个工作群“留痕”报表传图,增加基层负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意识不强的问题。
      克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养成自觉学习习惯。俗话说,上头千条线,下边一颗针。近年来,从上到下,政务业务学习的网络和APP太多太泛,导致身兼数职的基层工作人员为应付“考核”,不得不打开学习网络或APP,却做着别的事情,任其播放刷屏而无暇顾及,致使学习流于形式,积分虚有,没有真正实现增长学识的目的。因此,有必要整合规范学习资源平台,提高学习内容的必要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同时,基层工作者也需压缩迎来送往和减少娱乐时间,克服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一刷而过、不求甚解的“毛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学深学懂悟透,自觉养成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我该学、主动学的生活习惯,从而切实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克服“笔尖”上的形式主义,养成实事求是习惯。个别地方,个别部门,为宣传而宣传,哪怕做了针尖大小的事儿,生怕无人知,没得上级认可,便要牵强附会,东凑西拼,虚报浮夸,不切实际,妙笔生花,恨不能把“针尖”吹成天大的“气球”。故此,当严把新闻信息关,严挤“水份”,建立健全虚假新闻信息审核和惩罚制度。各基层单位和个人,必要增强克服“笔尖”上形式主义的主观性,自觉养成实事求是良好习惯。
      克服“舌尖”上的形式主义,养成讲真话的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现象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时有存在。对违背政策、违背事实、违背常理的人和事,为了团结、为了和谐、为了不得罪人,只随“大流”,甚至于巧舌如簧,巧言令色,投其所好,曲意迎合,口吐莲花,求得一团和气,得过且过。忠言逆耳利于行,领导干部要有鼓励讲真话的勇气,善于听真话的技巧,让人讲真话的胸怀。只有克服不敢讲真话,不敢与歪风邪气作坚决斗争的现象,才会有益于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复兴伟业。
      克服“脚尖”上的形式主义,养成“沉下去”的习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我们找问题、作决策、想办法的前提基础,没有真实调查研究,就没有科学的办法。要推进我们工作进步,事业蓬勃,就必须杜绝蜻蜓点水,隔靴搔痒,人云亦云,坐而论道,“一日看尽长安花”式“脚尖”上的形式主义,扑下身子沉下去,到生产第一线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同吃、同住、同劳动、同交流,从中发现问题知实情,找准问题研实策,解决问题办实事,赢得群众拥护爱戴,更好地凝神铸魂践初心,奋楫扬帆担使命,谱写工作新华章。
      克服“心尖”上的形式主义,养成科学决策习惯。一个决定、一项举措,往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发展大局,必须仔细斟酌,科学部署。然而在现实中,个别领导干部无视具体实际,脱离群众,仅凭个人习惯、经验,违背科学规律,迷信经验教条,迷信老路数,抵制新法子,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主观主义“拍脑袋”作决策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想当然,随心所欲,不切实际,贪大喜功,贪大求全,大干快上,高压督察,一刀切,搞形式,图虚名,导致基层“胳膊拗不过大腿,盲目服从上级决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先被压着埋头快干,后被曝光问责整改”,既浪费了公共资源,又折腾了基层干部,更伤害了群众感情,也害人害己害事业。(作者:柏占春)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强化纪律意识,书写清廉篇章

下一篇:“深改”奋进新征程 “智绘”中国式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