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以“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

更新时间:2024-07-19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时间永向前,改革不停歇。全面深化改革云帆高张、大潮奔涌,印刻下人民至上的价值底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新的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在改革发展中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以人民利益为核心、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努力把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图”变成“实景图”,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践行改革初心,以真挚热心倾听“群众心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从教育到就业、从医药卫生到社会保障、从养老托幼到基层治理,持续深化民生等领域改革,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改革的根本力量在于群众、改革的有效办法来自基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倾听人民心声,回应人民期待。要自觉站稳人民立场,把改革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出实招、下实功,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推进改革落实,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厚植为民情怀,以赤诚初心回应“群众呼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简单朴素的话语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发展导向,始终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自觉把“国之大者”作为“责之重者”,把“民之关切”作为“行之所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解难题,,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积极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在改革发展中真正回应群众呼声、满足群众愿望、解决群众疾苦,以“只争朝夕”的姿态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改革成果、改革红利惠及到千家万户。

勇于担当作为以坚定决心赢得“群众掌声”。为了人民的改革,改革才有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出的2000多个改革方案中,包含着一项项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改革举措,“人民”二字始终贯穿始终,从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实现小康“千年梦想”,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发展无止境,改革无止境。只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赢得群众更多掌声,真正得到群众认可。广大党员干部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从关乎群众利益的一件件“小事”入手,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确保群众关切“件件有回音、桩桩有着落”。要积极发扬“钉钉子”精神,真正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以“真抓实干”、“马上就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改革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作者:李林)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年轻干部需三“思”三“省”

下一篇:打破形式主义下“拼凑式”上班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