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基层减负需“对症下药”

更新时间:2024-07-16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考察调研时指出:“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兵简政,持之以恒把这项工作抓下去。”基层减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只有固本清源,常“减”不懈,基层干部才能“轻装前行”。

听呼声,理权责,充分重视基层感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减负,症结何在?如何开方下药?疗效如何?这一系列问题还得多听听基层的声音,基层干部的切身感受,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当前,众多政府部门针对单一的乡镇政府派压任务,一些部门在安排工作时不考虑基层承受能力,只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强塞硬压,且在许多情况下,上级各部门安排的工作又互为交叉,存在多头重复的问题,这就使得基层单位疲于应付,从而无暇思考和创新工作方法。可见,要做到真减负、减真负,需要对基层展开深入细致的调研,要实事求是地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理的权责清单,同时畅通自下而上的诉求渠道,努力营造知基层冷暖,为基层解忧的良好氛围,减轻基层干部身上的担子,避免负重前行。

强队伍,重关怀,切实加强基层赋能。基层为民服务离不开一支有干劲、有担当的干部队伍。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基层工作存在压力大、任务重、工作力量严重不足、缺乏人员和经费保障以及基层干部素质与工作要求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基层减负不仅要减压力、减重担,还要增信心、强支持。政策、物资、人才等资源是基层发展的必要“补给包”,上级政府应在敦促基层压实分内责任的同时大胆放权、倾倒资源,选派精良干部到基层一线指导工作,同时为青年干部“墩苗施肥”“架桥铺路”,从而不断强化人才队伍,为基层精准赋能。

减形式,松捆绑,全力激活干事动力。随着问责压力的增大,工作留痕日益流行,甚至演变成一种留痕主义。只要上级布置的任务,就需要整理一套完整的资料。上级来文、实施方案、领导小组、问题台账、工作报告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无形中增大了基层的负担,使得广大基层干部怨声载道。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要打破形式主义,就要在思想上正本固源,找准症结,避免精致务虚、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要解开形式的“枷锁”,卸下思想的“包袱”去伪存真,脱虚向实,狠杀形式主义之风,让基层干部放下顾虑,俯下身子,真正深入一线看项目、走到田间地头察民情,切实提高基层工作质量和效率,回归为民服务的初心。

基层减负不是发几个文件、开几次会、喊几句口号就能实现的。基层减负,改革才是出路。只有找到基层负担过重的病根,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使基层干部神清气爽,轻装上阵,奋勇前行。(傅晓烨)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家风不染尘 清廉思久远

下一篇:到防汛一线善担、勇担、勤担“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