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治三力”,对党“绝对忠诚”
更新时间:2024-07-09 浏览量:
“自觉做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这是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提出的要求。总书记要求大家旗帜鲜明讲政治,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这是“总书记‘公开课’”之“自觉做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中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当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党绝对忠诚,“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才能凝聚起划动时代巨轮的磅礴力量,在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浪潮中劈波斩浪,向着最美好的诗和远方奋然前行,
对党忠诚,就应“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站稳政治立场。竹子之所以能经受“千磨万击”依然那般“坚劲”,就是因为扎根大地,“咬定”青山。而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应当“咬定”什么,把“根”扎在哪里,是能否站稳政治立场的关键。各级党员干部应当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不折不扣地传递到老百姓那里。也就是说,要“咬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这个目标,把自己的“根”厚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才能体现出对党的绝对忠诚,才能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与豪情,从而永远充满斗志。
对党忠诚,就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树立廉洁形象。作为党员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至关重要。有的人对“形象”的理解仅止于衣着光鲜,会吹大话,似乎这样就能在群众中树立起“威信”,好领导的“形象”就出来了。殊不知,浩然正气和良好形象不是来自你的衣着,也不是来自你的“狂言”,而应该来自你“清正廉洁”的情怀和行动。当然,要在发展的大潮中洁身自好,确实需要坚决果敢的毅力和决心。有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意志,才能在社会这个“大染缸”做到“坚贞不屈”,一生清廉。唯有这样,才能在百姓心中树起“良好形象”。
对党忠诚,就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始终勤政为民。“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干实事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如果只停留在口头上、文字中,就会重蹈历史的覆辙。“一心为民,干在实处”,焦裕禄、孔繁森、沈浩……一个个鲜活地名字就是最好的榜样。“勤政为民”,就要把群众的事作为事业的头等大事,时时处处心中有“民”,一切行动以“民”为本,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将群众的急难愁盼解决在日常工作中。就像凤阳县小岗村支部书记沈浩那样,为农村、为农业、为农民“鞠躬尽瘁”,才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对党忠诚,就要“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注重能力提升。“即使零分,也只是昨天的耻辱;即使百分,也不是明天的光荣。”这句通俗的话,虽说好像是针对学生说的,但确实道出了一个人“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有的人,由于自己的“过去”曾经“辉煌”,觉得到了“竿头”,就往往躺在“成绩”上睡大觉,不思进取;也有的人,觉得自己工作了几十年,应当“躺平”一下了。须知,这些思维与行动都是不适应“新常态”的,更不要说有“新作为”。干一辈子学一辈子,不因“成绩”而自傲,不因“年龄”而自卑。唯有不固步自封,不自暴自弃,才能成就自己的最高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一名有着50年党龄的党员,那句“入了党,就要一心一意跟党走”是他对党“绝对忠诚”的铿锵回答。总书记的“公开课”,让我们明白: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提高政治“三力”,将“绝对忠诚”融入到自己流淌的血脉中,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不断进步,才能在事业中不松劲、不动摇,才能真正践行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新的征途上一路凯歌高奏,一路捷报频传。(何竹梅)
上一篇:“三常”打好党纪学习教育“收官战”
下一篇:“新形象工程”:强撑面子折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