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把好“任务到村”审核关

更新时间:2024-06-28 浏览量: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曾接到一条线索,反映金溪村的一处山坡上存在倾倒工业渣土的情况。村镇建设和管理办公室通过“浙里兴村治社”应用派发任务单,要求金溪村尽快清理工业渣土。镇党委副书记徐志江审核任务单时,发现这并不是涉村(社区)工作事项清单所列明的职责,便将这张任务单驳回,由富盛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前往现场进行处置。(6月24日 党建网)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十分顽固,还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表现。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基层减负措施落实走了样,调研式检查和留痕材料增多。
  据报道,某社区在过去一年接受各类工作检查高达242次,相当于平均每1.5天便要接受检查一次。如此折腾,令许多基层干部即便停下手头工作什么事也不干,光是应付各类检查也手忙脚乱,不堪负担。
  近年来,绍兴市以“浙里兴村治社”数字化应用为抓手,明确镇街与村(社区)权责,理顺工作机制,同时综合运用资源下沉、考核激励等方式,为干部减负,为治理增效。如今,镇街下派到村(社区)的任务必须经过审核把关,加重基层负担的情况得到有效纠治。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对基层工作的形象比喻。一些单位部门习惯于把问题往上推、把责任往下移,出了事把板子打向基层,把层层压实责任变成层层向下“甩锅”。有的职能部门片面强调“属地责任”,许多应该部门做的,或者部门与地方协调解决的问题,最后都“任务到村”,结果出现“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的现象,加重了基层负担,也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因此,必须把好“任务到村”审核关。作为基层干部和办事人员,每个岗位、层级都有其具体职责范围,不能无限放大、拓展。倘若基层干部的职责事项,缺少明确的边界,到最后就容易变成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因此,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边界,让基层治理有一个清晰的权责清单,让基层干部知道到底该干什么。同时,基层工作人员也是公民、劳动者,理所应当享有必要的休息权。这一点,应该在减负政策中通过具体条款加以保障。(文艳)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主动“揭短”,助力党政创优营商环境

下一篇:“一次挂号管三天”,释放浓浓的民生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