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当忌“蜻蜓点水”
更新时间:2024-06-25 浏览量:
《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印发以来,不少地方和部门在深化调查研究上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用调研推动问题解决。然而在实际中,对调研安排很“上心”、对调研过程极“专注”、把“身入”当“深入”、把“过程”当“解决”的蜻蜓点水式调研时有发生,这严重背离调查研究本质,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表现,不但加重基层负担,更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6月22日 福建日报)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如何充分发挥调查研究对谋划工作、科学决策的辅助作用,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有精到论述,“各级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
因此,调研不能蜻蜓点水。要下沉一线,坚持“开门”听实话、“推门”察实情,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和项目现场,做到“脚上有土,心中有谱”。要贴近群众,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多与群众“拉家常”,真正了解民生所需,绝对不能“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让群众感到距离感和不适。
只有真正沉到基层一线去,敢于脚上带泥直面困难,才能够发现更多问题,也才能够避免被调研对象钻空子,杜绝基层单位存在的“设计路线、预备应付”的问题。也只有“沉下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才能够更清楚地看到群众需求,也才能够更明确地分析问题所指和矛盾所在。
撸起袖子,调研才能结出累累硕果。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一切美好的蓝图都是一招一式干出来的。调研在察实情、得真经的基础上就得办实事、求实效。要从“给我上”转为“跟我上”,既要有表态,更要作表率,光说不练、光拣软柿子,不啃硬骨头,不接烫手山芋,这些通通要不得。
调研者与人民群众距离的远近,决定了调研成效的高低。人民群众是最伟大的创造家,调研者要拜人民群众为师,问计于民,虚心向人民群众请教,哪怕是批评意见,也要全盘接受。同时,高手在民间,调研中要善于发现基层中的精英,善于思考者、务实创造者,让他们的智力成为我们的智囊,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力源泉。(文艳)
上一篇: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满格”
下一篇:乡贤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