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育才 促进高水平经济体系建设
更新时间:2024-06-28 浏览量: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体系建设发展的脊梁,产业人才是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产教融合作为我国产业、教育、人才一体联动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和工作平台,在目前国际经贸竞争格局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育才模式,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和高技术高技能产业建设,以及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深化产教联动。要坚持党的领导,以更高层面的联席会议机制等办法,充分促进各地职教、企业资源协同合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动产教融合。要加强资源布局,立足地区制造业发展方向,加强现代职业院校和职业继续教育项目引进,搭建好职教融合的基本盘。要研究出台产教融合专项支持政策,支持校企联合实施订单式等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业人才培养输出形成正反馈。以重庆市为例,其聚焦职业教育新模式、“双师”型授课老师等方面,分级分类组建12个产教联合体,大力推进联合体内资源共建共享,凝聚产业人才培育合力。
二要强化企业参与。要探索以交叉任职等方式,鼓励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建设,在管理层构建产教融合治理架构。要鼓励校企联合建设行业领域的职业培训中心,吸纳院校学生参与实际生产活动,校企联合开展教学课程和实训课程设计,强化产业人才培养实体支撑。要改革优化职业院校教师考核体系,建立院校教师+技能大师的双师资模式,做实产教联合育才保障工作。例如,成都市大力实施“产业教授”制度,立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选聘首批产业教授131名,推动其走进课堂,把最前沿的行业技能知识带给学生,提升实践综合能力。
三要注重结果评价。一要围绕院校培养人才对企业的生产贡献价值等构建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以结果为导向促进院校对产教融合进行不断改良。二要以赛代训,分产业领域或职业工种搭建专业技能赛事平台,探索院校师生与企业职工同台竞技,协同提升技能水平。三要引进行业组织,赋能其参与开发职业标准、认证企业培训师、组织职业证书考核等事项,从三方角度为产教融合提供专业支持。(文/魏林虎)
上一篇:“两面人”,必然走向“身败名裂”
下一篇:勇于自我革命,推动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