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做好“三项服务”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更新时间:2024-06-27 浏览量:

“晚来骤雨山头过,栀子花开满院香”,栀子花开时节,又是一年毕业季,一千多万高校毕业生挥别校园“象牙塔”,踏上人生“新征程”。在这个充满选择与机遇的十字路口,各地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把握毕业特殊节点,立足地域发展实际,掌握人才需求缺口,用心做好定制“邀请函”、专属“成长券”、长效“保障卡”,让更多青年人才选择乡村,共同描绘振兴画卷。
      情真意切,发出“量才录用”的定制“邀请函”,积蓄人才活水。“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基层是实践的原野、历练的疆场,需要坚实的力量、活跃的源泉。要选好引进的人才,实现千里马与伯乐的“双向奔赴”,首先得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理清人才缺口,然后再根据需求开展引才活动,发出定制“邀请函”,吸引专项人才。从产业发展、乡村规划、物流电商、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进行人才梳理,摸清当前的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情况,整理出紧缺人才需求“清单”。政府和企业再根据人才需求“清单”积极开展宣讲会、校园招聘等引才活动,以优厚的条件向急需紧缺人才抛出“橄榄枝”,吸引卫生医疗类、高端制造类、信息技术类等“金凤凰”,打造“近悦远来”人才高地。
      春风化雨,制作“因材施教”的专属“成长券”,助力强根丰枝。“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要想人才扎根基层、人才之花倾情绽放,就要让人才找准自我定位,加强技能培训。一方面需要“人岗适配、人尽其才”,实现自我价值。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根据岗位需求、人才专业背景、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为他们安排合适岗位,让他们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基层舞台大放光彩。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人才培训体系,加强人才培养,为人才发展制作专属“成长券”。年轻高素质人才多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不足,可通过“订单式”培养、“实训类”田间课堂、新型学徒制培养等模式提高实践能力,让其真正成为活学活用的“熟手”,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固巢养凤,打造“关怀备至”的长效“保障卡”,激励干事创业“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聚才引智只是构筑“人才池”第一步,留才用智才是盘活“人才池”的关键。各地应当精心打造一张长效“保障卡”,不仅要有物质保障,更要有心灵慰藉,让人才暖心、舒心、放心。因此,要为人才发展提供一系列周到的服务工作,用心打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圈”,长期留住人才干事创业。不仅要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打破原有“四唯”人才评价倾向,为人才“松绑”,扫除人才职业发展道路的障碍。更要增强人才归属感,以定期开展联谊会、座谈会等方式了解人才需求和实际困难,从安家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工作生活等方面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人才坚定步伐,不畏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懈奋斗。(作者:杨燕)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传承“七一”精神 书写基层“新篇章”

下一篇:牢记“明、平、清”三字箴言,绷紧党员干部“纪律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