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缺受理”,让“办证难”不再难
更新时间:2024-06-14 浏览量:
“你们的服务态度真是太好了,发自内心地感谢你们。”近日,家住辽宁兴城市的童先生通过电话,向远隔千里的马鞍山市花山公安分局户政中心民警们表达了谢意。(6月12日 安徽日报)
如果仅仅因为少了一张不那么重要的材料就全面打回,要求公民、企业重新走审批流程,那么就影响了行政效率,阻滞了经济主体的活力。而“容缺办理”的核心,就是分清审批条件的轻重缓急,允许非主审要件暂有欠缺的情况下,行政部门可以暂时先受理,由申请人做出承诺“事后补上”,避免了来回折腾,提升了行政效率。
据报道,“容缺办理”机制是在群众缺少少量的非关键材料,初审后可办理度较高时,窗口先收取材料办件。群众可以在补送材料的同时,直接取件。个别关键材料如群众能通过“皖事通”提供电子证照,亦可容缺办理。花山公安分局户政中心负责人汤英介绍,每年他们办理的户籍业务超过6万件,其中通过“容缺机制”办理的业务1万余件,极大方便了群众。
这一举措突破了以往“先齐后证”的传统,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来回跑补充材料的问题,打开了审批服务的“便利之门”,让办事人员不跑冤枉路,也让审批不走“重复”路。为逐步完善容缺受理制度,各政务服务窗口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协调协作,着力建立健全联动互动工作机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会商,研究改进措施,及时动态调整可容缺受理事项及材料清单,准确把握相关要求,自觉运用改革成果。
日常生活中企业和群众在办理各类业务时,都有可能存在忘带证明、资料遗失等情况,如果没带,他们就办不成事。特别是资料遗失,往往成因复杂,间隔时间较长,涉及多部门管理、政策衔接、材料缺失等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大、时间长。要解决这部分群众的“办证难”问题,墨守成规肯定不行,需要相关部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大胆进行政策创新,让“办证难”不再难。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尽心用情为老百姓解决“急愁难盼”问题,是每个办事工作人员所必须要牢记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这是我们党“民生为大”的一贯宗旨。(文艳)
上一篇:年轻干部要在基层“蹲苗壮骨”
下一篇:敢唱“黑脸”,才能赢得群众“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