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更新时间:2024-06-13
浏览量: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与考察广东、广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一脉相承、一以贯之,蕴含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考量,蕴含着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谋划。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当前,在发挥人才效能上仍存在不少痛点、堵点,如人岗不匹配导致人才“郁郁不得志”,知识、技术、人才的价值形成机制难以充分反映人才贡献,容错机制不健全给人才戴上“紧箍”,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让人才难以获得产业肯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力培养具有原创精神、具备交叉学科素养、掌握前沿科技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的重要任务。各地职业院校要在积极开展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高水平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但个别职业院校仍存在一味追求“大而全”导致学科供需结构失衡、专业设置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学科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需求脱节现象,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
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地位,努力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和使用者。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应与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求紧密联系,对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优化学科设置,强化前瞻性学科发展,布局数字经济、绿色科技、人工智能等新赛道、新领域,提高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匹配度。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及科研人员定期到高科技企业挂职锻炼、科学研究、技术攻关机制,让教学及科研人员更多接触实际生产环境和技术前沿,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正确使用人才,用好用活人才,是发挥人才价值和效能的关键。新征程上,各级党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要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破除引才壁垒。特别是职业院校要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充分释放人才活力,切实把人才优势持续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和产业优势,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罗宇)
上一篇: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下一篇:人才强基层 基层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