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为民服务的“练家子”
更新时间:2024-06-06 浏览量: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坚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如今,站在新的百年交汇点,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一如既往坚持人民至上,扎实苦练为民服务基本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练就洞察冷暖的“千里眼”。“煮饭要旺火塘,做事要热心肠”,党员干部为民服务不仅要满怀真情热心,更要注重细枝末节,以群众感受为出发点,深入田间地头、村落院坝,留心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多角度洞察群众所需。通过摆谈扯家常、座谈交流等形式,把群众的困难搞清,把群众的诉求搞明,努力做到“群众口渴了,把水递到跟前;群众想睡觉,把枕头塞到脖子下”。
练就耳听八方的“顺风耳”。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他们资历深、阅历广、经验丰富,有各种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奇思妙招。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的喜怒哀乐当作工作的“指示灯”,对群众的呼声保持“听觉灵敏”,对群众的牢骚务必“洗耳恭听”,及时采纳合理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其实际困难,让他们在琐事难事被解决的过程中享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练就健步如飞的“无影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越趋多元化、精细化。党员干部要想为人民服好务,就必须俯下身来,多到群众身边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用脚步丈量群众所需、所盼、所愿,提高精准施策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增强干群关系。(作者:李蔓)
上一篇:增强党员干部的实干作风
下一篇:年轻干部要炼三力,化三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