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民声”抓就业,增强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新时间:2024-06-05
浏览量: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机制,增强工作合力。就业,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是民之所盼、民之所需,稳就业、促就业既是造福“民生”,更是回应“民声”。稳保就业要以民为本、从实着手,完善每一个环节,扣紧每一根链条,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守牢就业“兜底线”,增强劳动者“劳有所成”的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面对庞大的就业需求,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是难事也是大事要事。促进就业首先要让广大劳动者都走上奋斗岗位,不仅仅要关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也需兼顾中年求职者、下岗工人、残疾人等,分门别类细化完善就业扶持政策,探索更高效更有力的举措。积极拓宽技能培训的覆盖面,践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智慧,规范就业招聘管理机制,使劳动者不再对求职“谈虎色变”,加强就业观念正面教育引导,纠正工作岗位“三六九等”的错误认知,坚持创业扶持与就业指导多管齐下,倡导大家从“店小二”跻身“大掌柜”,以不同方式帮助广大劳动者上岗就业,通过付出辛劳换取“酬劳”,实现从“需要”变成“被需要”。
拓宽择业“选择面”,增强劳动者“劳有所乐”的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在工作上幸福快乐,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当今时代,处处皆是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新鲜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许多逐渐兴起的新领域充满吸引力,随之而来的是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网络达人、外卖小哥、“新农人”、带货主播、职业游戏选手、游戏代练、收纳师、健康导师、健身教练等职业层出不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大力支持传统就业岗位的同时,也要重视新业态、新职业的发展,适当发布新增职业、新工种,宣传推广新职业背后的新赛道、新前景,与时俱进开设多样化技能培训,给劳动者更多元的就业选择,走上自己愿意、满意的岗位,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将“开开心心上班”写进每名劳动者的现实生活。
构筑服务“综合体”,增强劳动者“劳有所依”的安全感。稳保群众就业,不仅要在岗位供给上下功夫,在权益保障上也要不断出真招,让广大劳动者端牢端好“饭碗”。要持续加强对劳务市场的监管和介入,广泛宣传劳动法、合同法等,发动工会组织、司法机关、法律协会等为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做到维权有“道”、调解有“公”、违法有“处”,真正用法律约束用工方的行为、保障就业者的权益,切实提高用人单位依法用工和劳动者依法维权的意识。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也是稳定就业、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该群体就业时间、场所、形式等灵活多变,除了给予其合法权益上的保障,更要增添修建爱心驿站、成立流动组织、搭建服务平台等暖心举措,让各行各业劳动者都有组织、有保障,携手共创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黄亦瑔)
上一篇:“三化”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见真章
下一篇:干部要在高度自觉守纪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