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要将职责尽到位 为基层减负
更新时间:2024-05-27 浏览量: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如何让街道社区聚焦服务群众的主责主业,怎样完善流程、配强力量,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问题?青海省西宁市建立“有诉必应马上办”和“首接负责”机制,选派职能部门人员下沉街道进行协助,压实职能部门责任,减少将事项一味推给基层,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为基层减负,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基层减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只有“为车减负”“为马赋能”,基层干部才能“轻装前行”。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坚持为基层、企业减负,让干部群众的精力真正花在干实事上。”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让其他基层干部不受手脚“束缚”,能轻装“瘦身”上阵,不断健全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为基层减负,减负不能减责。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减轻负担是为了让基层干部能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高效的状态去履行职责。要明确基层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强化责任意识,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真正为群众带来实惠。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要坚持基层减负和加强作风建设相结合,推动广大党员包联网格、走访群众,变“坐等上门”为“主动登门”,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坚持走群众路线,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考核内容要从过去“档案完不完整”向“群众点不点赞”转变,决不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确保基层减负工作取得实效。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干部处在抓落实的一线和末端,对于过重过滥的负担有切肤之痛,对减负应该减什么、不应该减什么有充分的发言权。迈步新征程,我们要加大正向激励,把基层打造成重实干、重实绩的奋斗热土,切实增强基层工作的吸引力,以钉钉子精神整治形式主义,不松劲、不推责,冲在前头、干在实处,于减负中求“增劲”,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不懈努力。(吴清风)
上一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下一篇:青年干部在甘于奉献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