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人民至上”同心圆
更新时间:2024-05-23 浏览量: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将其作为干事创业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人民至上”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根本立场。它强调在一切工作中,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一理念不仅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要真正落实“人民至上”的理念,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治理体系。这包括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加强法治建设,确保人民权益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加强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在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他们参与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来,共同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人民至上”的理念需要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才能落地生根。我们要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例如,在经济发展中,我们要注重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要保护人民的生态环境权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人民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绘就“人民至上”同心圆,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这一同心圆不仅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象征,也是我们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具体体现。通过绘就这一同心圆,我们可以进一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质支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改变传统的思维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主动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弯下身子、迈开步子,到一线倾听群众声音、收集群众诉求,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转化为工作的抓手,以过硬的服务本领解决好操心事、烦心事、难心事。(叶翔)
上一篇:弘扬奉献精神,深化为民服务
下一篇:刹住“指尖”歪风为基层松绑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