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盛情难却”成为贪腐“遮羞布”
更新时间:2024-05-22 浏览量:
党员干部并非生活在真空之中,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面临“盛情难却”的情形,若不能增强定力知行止,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只有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深悟透,提升抗诱惑、拒风险、守底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勇却“盛情”,才能让清正廉洁成为血脉中的不变本色。(5月22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
俗话说:“当官不打送礼的”。人家“好心好意”地送钱、送物给你,你反而要板起面孔、逐出门去,甚至要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未免太不近人情。但这“盛情”中的“情”却值得商榷。
众所周知,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商人、老板、下属为何要对党员干部“盛情”不断,有时甚至比对自己的亲爹还亲!试想一下,假如不是领导们手中有权,他们还会有那样的“盛情”吗?其实,那些对领导干部一片“盛情”的人,不过是冲着权力而来,根本不是什么真情,却之有何不恭?
有些人口中讲“盛情难却”,不过是为掩饰贪欲寻找“遮羞布”。心中存着以权谋私的念头,对“盛情”压根就不想却,当有人借人情往来拉拢时,自然半推半就了。殊不知,一些党员干部就是在这种渐进式腐败中逐渐堕落,终致身陷囹圄的。党员干部如果不能做到慎初慎微,就很容易被人以“人情”为幌子打开突破口。所以,一定要心有定力,守牢做人做事底线,否则就会在“人情”攻击下有“翻车”的危险。
汉代“羊续悬鱼”的典故对如何却“盛情”提供了借鉴。一是要有狠劲。富商给羊续送鱼,他正色警告的同时,还把鱼挂在檐梁上,作一个不许别人送礼的活告示。二是要有韧劲。当人们看到挂在檐梁上的鱼慢慢变成鱼干,羊续出任南阳太守三年都一如既往,再也没有人敢对羊续“盛情”了。三是要有实劲。转变作风,群众既需听其言,更注重观其行,如果说一套做一套,不能扎扎实实落到实处,更会引起群众反感。
守住底线,是我们做到清正廉洁、拒腐防变的一剂良药。“盛情”不分大小,不义则拒之,面对有些“盛情”千万别当真,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拒绝“盛情难却”是一种意志与信心的深刻体现,是一种必备的能力。广大党员干部千万不要让“盛情难却”成为自己贪腐的“遮羞布”,必须从细小细微处严于律己,筑牢自律第一防线,争当廉洁从政的清白人。(文君)
上一篇:严守党纪,永葆先进
下一篇:数字赋能,让基层干部不再虚有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