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四则运算”,夯实社区治理基石
更新时间:2024-05-18
浏览量: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承载着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微观映射。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和挑战,如何有效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构建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借用数学中的“四则运算”概念,即加减乘除,探索社区治理的新路径,旨在通过这一生动比喻,为夯实社区治理基石提供新思路。
加法:资源整合,功能叠加。社区治理首要在于资源的有效整合。这里的“加法”,意味着将社区内外的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形成合力。政府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比如引入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团体等,通过搭建平台、资源共享,为社区治理增添新的动能。同时,注重服务功能的叠加,将教育、医疗、养老、文化娱乐等功能有机融合于社区之中,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形成“1+1>2”的效果,让社区成为居民生活便利、服务完善的温馨家园。
减法:简政放权,减轻负担。在社区治理中实施“减法”,关键在于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简化管理流程,减轻基层负担。通过梳理社区工作事项,区分政府职责与社区自治边界,将那些可以由社区自行决定的事务下放给社区,实现“简政放权”。同时,精简会议、报表等非必要工作,让社区工作者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减去繁文缛节,增加服务效率,让社区治理更加灵活高效,贴近居民需求。
乘法:创新驱动,倍增效应。创新驱动是社区治理效能提升的加速器。这里的“乘法”意味着利用科技手段和创新思维,放大治理效果。例如,推广智慧社区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社区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精准治理和服务。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如推行“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社会化服务”的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服务团队,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服务的无缝对接,产生倍增效应。
除法:化解矛盾,消除隔阂。社区和谐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除法”在这里寓意着消除社区内的矛盾和隔阂。通过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如居民议事会、邻里调解室等,为居民提供一个平等对话、协商解决矛盾的平台,及时有效化解邻里纠纷、利益冲突。同时,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邻里互助项目,增进居民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消除心理隔阂,营造和谐共生的社区氛围。
社区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精准施策,持续创新。通过灵活运用“四则运算”,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能,还能有效化解矛盾、促进社区和谐,进而构建起一个有温度、有活力、有韧性的社区治理新生态。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居民都是参与者、贡献者,也是受益者。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区家园贡献力量,让社区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石。(罗兵)
上一篇:永葆“第一”姿态,答好“民生问卷”
下一篇:青春作笔,绘就奋斗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