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奏响基层法治建设“最强音”

更新时间:2024-05-18 浏览量:

在新时代的法治中国建设蓝图中,基层法治是那抹最生动、最接地气的亮色。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基层是法律落地生根的土壤,是法治精神深入人心的前线。奏响基层法治建设的“最强音”,不仅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也是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法治基石,稳固治理之基。基层法治建设是法治国家的基石,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安全感。强化基层法治,首先要筑牢法治信仰,让法治成为全社会的基本共识。这要求我们在社区、乡村等基层单位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让法治精神渗透到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使遵法守法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通过“法律明白人”培养计划、法治讲堂等形式,让法律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让法治意识在基层生根发芽。
  制度创新,激活治理活力。面对基层治理中的新情况、新挑战,制度创新是激发法治效能的关键。各地应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法治实践路径,如建立村(居)法律顾问制度,为基层组织和群众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推广“互联网+法治服务”,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法律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完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非诉讼解决方式的作用,及时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权力规范,守护公平正义。基层法治的核心在于权力的依法行使与有效监督。通过健全基层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明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确保权力不越界、不失范。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让人民群众成为法治建设的参与者、监督者。同时,加强对基层执法行为的规范,提升执法人员的法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确保每一次执法都公正、公平、文明,切实维护法律尊严和群众权益。
  服务导向,温暖民心工程。法治不仅是规则之治,更应体现为民情怀。基层法治建设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法治融入公共服务之中,打造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从简化办事流程、优化政务服务,到提供法律援助、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每一项举措都应围绕着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展开,让法治成为温暖人心的力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共建共享,凝聚法治共识。基层法治建设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的协奏曲。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基层法治建设的积极性,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公众四位一体的法治共建共享格局。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第三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多元共治的法治氛围。通过法治实践,让群众在参与中学习法律、理解法律、运用法律,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习惯,最终实现从“要我守法”到“我要守法”的转变。
  奏响基层法治建设的“最强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法治的引领下,不断深化基层治理改革,以法治之光照亮每一个社会治理的微单元,共同绘制出一幅和谐有序、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新图景。(吴桃桃)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扎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下一篇:抓住“点线面”,书写“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