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 为实干增效
更新时间:2024-05-17
浏览量:
不久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有“层层加码摊派经营主体增长任务”现象。类似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重挫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重庆考察时指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基层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最前沿,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长期以来,由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的存在,基层工作负担过重,基层干部疲于应付,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也制约了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为基层减负,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明权确责,减层层加码。长期以来,由于权责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基层工作往往面临层层加码的困境。一些上级部门或领导往往将本应由自身承担的工作任务下压给基层,导致基层工作压力巨大、不堪重负。因此,需要明确基层的权责范围,将那些本应由上级承担的工作任务划分出去,让基层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权责清单制度,将基层的权责事项以清单的形式明确下来,做到权责清晰、任务明确。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基层工作中推诿扯皮的现象,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动真碰硬,减重痕轻绩。形式主义是基层工作中的一个顽疾,它表现为重痕迹轻实绩、重过程轻结果等不良倾向。一些基层单位或工作人员为了应付检查、考核等任务,往往只注重留痕、留档等形式上的工作,而忽略了实际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因此,需要动真碰硬,坚决整治形式主义问题。一方面,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考核重点从形式上的痕迹转向实际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形式主义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和问责。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基层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现象,也可以推动基层工作更加注重实效和质量。
减负卸荷,增实干效能。基层减负,减下的是负担,增加的是效能。基层干部是基层工作的主力军,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基层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必须要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和群众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落实基层干部待遇保障政策,改善基层干部的工作生活条件,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刘玉衡)
上一篇:上好党纪学习教育“三堂课”
下一篇:学深悟透,深刻理解主旨要义,用党规党纪规范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