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干部“摆摊”,听民声更解民忧

更新时间:2024-04-06 浏览量:

4月1日,是新干县大洋洲镇的赶集日。9时许,记者站在该镇农贸市场门外,市场里面,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市场旁,有一个挂着“民情赶集工作室”牌子的摊位上也挤满了群众,今天在此“摆摊”的是该镇镇长杨迎和纪委书记郑燕红。(4月4日 江西日报)
  实事求是地说,当前留守在家的农村群众,大多是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众,到基层党委政府的办公室去反映问题,可能很多群众连方向都找不到。现在党员干部转变观念,在乡镇社区“摆摊”接受群众信访举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实实在在解了民忧。
  据报道,该镇将每月农历尾数逢二、五、八日定为“民情赶集日”,值班时间为8点半至11点半,地点设在人流量最大的农贸市场门口,方便群众提建议、说问题。对合法合理有条件解决的问题,限期解决;需要多部门协调或上下联动解决的,作出承诺,按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进行交办;一时难以解决或不能解决的,耐心细致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赶集上店是老百姓的生活常态,人们来集市买卖交易,顺便反映想法和诉求,可以家事、公事一起办。同时,“民情赶集工作室”位置显眼,人流量大,既便于党员干部更广泛地联系群众,又不存在群众找不到“庙门”的现象。另外,党员干部到集市上亮明身份,与群众面对面话家常,能够有效拉近干群关系,顺利推进各项工作。
  党员干部主动出办公室、会议室,在集市上“摆摊”服务群众,是干部观念的转变。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距离近了,心也更近了。集市上“摆摊”,成为了党员干部听民声、问民计、解民忧的有效形式,更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干部的变化,能理直气壮的找干部“说事”。
  通过“民情赶集工作室”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可以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了解更真实、更丰富的社会现实,有助于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同时,利用“摆摊”面对面与群众打交道,有利于换位思考,从群众的立场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从而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文艳)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请以“无欲”心态对待“老领导”借钱

下一篇:清除“内鬼”,彰显纪检系统的勇气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