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让更多“新农人”变成“兴农人”

更新时间:2024-03-25 浏览量:

3月15日,益阳市赫山区红胜青明家庭农场,1994年出生的段照和1999年出生的弟弟段誉在驾驶农机犁田。两兄弟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经营农场。哥哥主攻技术培训与管理,弟弟主抓农机操作,通过创办田间培训学校给农户提供标准,6年来一共培训农户600多名。(3月25日 湖南日报)
  当前,一些农业区的农技普及仍有不少短板,农业科技装备少,买不起、学不会、用不好问题突出;农业知识落后,凭经验、靠感觉、看天气现象严重,这都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痛点。解决之道一是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更重要的是支持“新农人”成为普及农业装备、技术的“头雁”。
  近年来,数以百万计的“新农人”进村入寨,成为乡村发展的主驱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心怀一片乡愁,铺就回乡之路。有的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发展,带动家乡脱贫致富;有的放弃国外高薪职位,回到家乡兴农创业……他们在为乡村振兴作贡献的同时,也展现了“新农人”的活跃思维、开阔视野和热情活力。“新农人”变成“兴农人”,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浏阳市集里街道醉花荫园艺中心,1983年出生的廖光熙,2010年西安交大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投身花卉行业,当起“花匠”,做起了“新农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带动150多人就业,花卉绿植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以“订单农业”的方式带动近200户农户增收,户均年增收3万至5万元。
  实践证明,“新农人”知识面宽、视野开阔、学习能力强,他们是乡村振兴最活跃、最重要的力量。地方政府部门既要为他们提供更多创业培训、信息沟通、行业交流等机会,帮助他们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更好地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也要为干事创业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为“新农人”发展事业、开展合作提供更加便利的平台。
  现在,我们需要更多敢为、敢闯、敢干、敢创新的“新农人”加入,奔向农村的广阔天地,投身乡村振兴。乡村也为“新农人”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舞台,让更多“新农人”变成“兴农人”,在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的道路上成长成才。(文君) 

文章来源:四川先锋网 文章作者:

上一篇:打好廉洁文化建设“组合拳

下一篇:党建如何引领“新质生产力”振兴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