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马尔康市梭磨乡:党建赋能小菌菇 撑起振兴大产业

更新时间:2025-09-22 浏览量:

去年以来,马尔康市梭磨乡以“小菌菇”撬动“大产业”,构建“企业兜风险、冷链锁鲜度、菌渣变沃土”的全链发展模式,将赤松茸产业打造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新路径。

党建引领聚合力,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种植体系。党委牵头成立产业专班,创新“支部搭台、企业产销、农户参与”模式,整合企业技术、村集体资源和农户劳动力,形成三方协同机制。村集体流转土地30余亩,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4万元,带动农户流转20余亩,与企业签订“保底回收”协议,搭建用工平台,吸引30余名村民返乡就业,人均增收2000余元。4名党员干部率先种植,辐射带动35户群众参与,形成“党员带头、群众跟进”的发展格局。目前全乡170余亩赤松茸基地,亩均产值达4万余元。

全链升级提质效,打造“冷链直达、品牌增值”产销网络。乡党委协调企业建设4个移动冷库,配备冷链专车直通成都分拣中心,实现“采摘—预冷—运输”24小时闭环,保障产品鲜度。推行“订单农业+双轨定价”(保底价+市场价),与企业签订年供货协议,实现产品零滞销,首季销售额达680余万元。优先吸纳6户脱贫户和监测户流转土地,每亩租金800元,务工年收入1万元,实现“零成本投入、零风险经营”;带动15户脱贫户和监测户种植赤松茸,户均增收8万余元。

生态循环促可持续,创新“秸秆利用、沃土生金”绿色模式。建立“秸秆育菌—菌渣育肥—有机肥还田”生态闭环,消耗玉米芯、秸秆等废弃物1000余吨,减少化肥使用30%,菌渣制成有机肥反哺农田,助农作物亩均增产15%,实现“种一季菌、肥三茬田”。开设“田间课堂”,培养本土技术骨干20余名,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技术升级,实现从“输血”到“造血”转变。同步种植豌豆尖200亩,亩产约3000斤、单价4元,年亩收入1.2万元,进一步拓宽产业布局。

文章来源:马尔康市委组织部 文章作者:赖荣琛

上一篇:乐山市沐川县茨竹乡:红色引擎驱动“三诉三办” 提质增效

下一篇:高县复兴镇:开展“互助互学互帮”交流活动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