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中都镇:构建"三位一体"人才矩阵 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
更新时间:2025-07-18
浏览量: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屏山县中都镇聚焦乡村发展短板,初步形成了“专业人才拓市场、新农人促转型、经理人强集体”的乡村振兴人才格局,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中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能。 国资牵头,畅通农产品销售快车道 联动发展强化产业根基。整合优势资源,由镇国资公司联动五粮液集团、添城农业等龙头企业推行订单式农业,构建“一红二黄三白”特色产业矩阵,重点培育酿酒粮0.8万亩、黄油菜2.4万亩、山银花1.2万亩、茶叶1.4万亩、白魔芋0.8万亩,推动特色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考察取经拓宽销售版图。组织镇国资公司专业团队赴云南河口、缅甸等地,深入考察大宗农特产品销售情况,评估本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寻找潜在的合作供应商。目前镇国资公司已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联动销售模式,2025年累计销售五月脆18.15吨、茶叶42.7吨,销售额突破500万元,打开特色农产品新销路。品牌建设提升附加价值。围绕“品质提升、品牌赋能”发展思路,镇国资公司通过统一产品包装设计、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推动农产品提质增效。重点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余家,指导完成“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5个,打造区域性品牌3个,产品附加值提升30%,推动传统农业向精品化转型,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新农人破局,打造农业产业转型样板 拓宽招引渠道“造血输氧”。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引才模式,线上持续招引在外务工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线下精准摸排乡村土专家、种植大户等农村实用型人才,创新推出“中都镇农特产品指定推荐官”招募计划,摸排在外知名人士61人,成功回引培育“新农人”6人,评选农特产品推荐官6人,新增销售农特产品200余万元。丰富培育载体保驾护航。打造“政策+技术+实践”三位一体培育体系,常态化收集“新农人”返乡创业需求,联合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专家团队打造技术指导平台,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产业园成立中药材加工研发中心1个,组织开展技术指导、交流研讨8次,争取授信“新农英才贷”200万元,典型案例被央视等平台宣传3人次,不断增强人才干事创业的“动力感”。强化项目招引筑基搭台。以“园区+”“校企+”为纽带,以粮油五中心、小微产业园为“双引擎”,编制并发布“新农人”机会项目3个,建设标准化农副产品加工厂房3个,配套专项债项目1个,打造新农人直播基地1个、中药材种植基地700亩,撬动社会投资200余万元。 经理人赋能,激活集体经济造血引擎 规范运营夯实发展基石。建立镇、村、职业经理人三方协同机制,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完善村公司“三重一大”、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签订职业经理人目标责任书4份,拟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4份,明确全年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增收等核心指标任务12项。搭建平台绷紧联结纽带。搭建“国企+镇国资+村公司+农户”的联动发展平台,召开集体经济发展专题研讨会5次,谋划烤烟房建设、“润宜润家”品牌统购统销、高标准农田综合利用等发展思路5条,签订“以购代扶”框架协议2份,销售枇杷4200余斤,助力农户增收 2.1万元、村集体增收4300元。多元举措激活发展动能。坚持“一村一策”精准赋能,牵头摸排各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针对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痛点制定破解方案4个。积极发挥职业经理人在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挖掘培育有潜力的本地经营管理人才8人,为村集体持续增收注入不竭动力。
上一篇:犍为县龙孔镇:织密红色护苗网,战旗高扬保丰收
下一篇:开江县统计局召开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业务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