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2024年“胸痛及卒中中心哨点建设暨首届专题培训会”在达川区人民医院召开
更新时间:2024-12-17 浏览量:
为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关于提升急诊急救能力的号召,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区卫生健康工作大会精神,提高全区医务人员对急性胸痛、卒中的识别意识和处置能力,打通急性胸痛、卒中救治起跑第一公里,充分发挥基层“吹哨人”“哨点”作用,不断提升区域内心脑血管意外救治能力和效率,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2024年“胸痛及卒中中心哨点建设暨首届专题培训会”于12月13日在达川区人民医院成功召开。医院党政领导班子、达川区各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及渠县、宣汉部分乡镇(中心)卫生院主要负责人、医院相关科室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建国表示,胸痛与卒中救治,关键在于“快救早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急性胸痛及卒中症状的识别与处理能力,因此"哨点"和"吹哨人"在急性胸痛和卒中救治中至关重要。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哨点",能最早发现患者症状;医务人员作为"吹哨人",能迅速识别并预警,及时将信息传递至上级医院,为救治赢得时间,显著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医疗和社会成本。 充分发挥基层“吹哨人”及“哨点”的预警作用,是优化救治流程的关键一环。为此,加强医院间的紧密协作,构建快速转运机制,确保急性胸痛与卒中患者能够无缝对接并接受高效救治,对于提升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具有深远意义。 今天,我们正式吹响了胸痛及卒中中心救治哨点建设的号角,这不仅是本院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更是全区医疗卫生体系向民众健康福祉作出的又一庄严承诺。哨点建设不仅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重大工程,更是我们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崇高理念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医院将进一步加强与各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整合优势资源,形成科学的区域协同医疗救治体系,落实全域覆盖、全程管理、全民参与的三全模式,构筑起百姓身边的心脑血管疾病“安全线”,切实为达州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开班仪式上,医院急诊、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分别围绕脑卒中与高危胸痛的识别、诊断及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流程,以及医患沟通的有效策略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培训与交流。 (医院领导班子为乡镇医疗机构代表单位授牌) 重医附一院达州医院(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达州市达川区人民医院)作为区域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单位,于2023年11月27日通过国家基础版胸痛中心,2021年4月27日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综合防治卒中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市区卫健部门的支持下,医院积极履职担责,多措并举强化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动基层医疗水平提升。医院以胸痛、卒中、创伤三大救治单元建设为突破点,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为桥梁,以实现“全域同质化管理”为目标,向区、乡、村20家医疗机构铺设心电终端20台,织密“全区心电一张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患者就医体验进一步提高。下一步,医院将不断探索区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努力推动区域医疗体系的高质量发展,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建设“健康达州”贡献新的力量。
上一篇:渠县和广安区生态环境系统《跨市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签订
下一篇:达州东部经开区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曝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