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区红旗路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
更新时间:2025-01-03
浏览量:
通川区西城街道红旗路社区是达州市城区最早成立的社区之一,辖15个居民小区,面积1.8平方公里,居住4.5万人,有汉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回族等13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各民族600余人,是典型的民族群众互嵌式居住社区。近年来,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与社区治理相融合,探索党建引领、文化聚心、服务共享、社区治理的基层善治新格局,形成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今年,社区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实施社区“大党委”联动机制,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建立了以共同需要、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的社区“大党委”,建立“大党委”联系会议制度,形成了以社区“大党委”引领社区治理合力,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治、共享共乐”良好局面。 打造文化聚心。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共享空间,为辖区各民族同胞提供一个民族文化交流和民族文化熏陶的载体,筑牢辖区各民族同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活动训练室、图书阅览室,供辖区各民族群众休闲娱乐和学习。在社区大家庭里,伴随着各类丰富文化活动的开展,邻里之间走出家门、走出小区、融入社区,各族群众之间情感得到沟通、心灵实现共鸣。 开展服务共享。开展“三个五”服务模式:做到“五必清”,即民族工作职责必清、辖区资源必清、人员类别必清、矛盾隐患必清和服务对象必清;“五必访”,即困难群众必访、独居老人必访、残疾人家庭必访、各民族同胞及侨眷家庭必访、失业人员必访;“五必到”,即民族群众思想波动必到、社区志愿服务必到、居民困难病重必到、社区突发事件必到、邻里矛盾纠纷必到。 探索社区治理。推行了社区治理“五联四治”工作法,即社区联单位、联网格、联小区、联物业、联商铺,实现五联凝聚法治合力;“施治”与“自治”并行,“法治”与“德治”并重,从而夯实法治根基,实现社区从“单纯治理”向“主动服务”、“单一治理”向“组团服务”的转变。
上一篇:达州高新区总工会举办2024年组织建设工作专题培训班
下一篇:仁和区太平乡:探索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与共同富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