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医共体赋能一体联动 织密公共卫生服务网—达川区三里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基层健康治理新路径

更新时间:2025-09-25 浏览量:

达川区三里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敏锐把握医共体建设契机,以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为宗旨,创新性地构建了“资源一体整合、服务一体联动、管理一体协同”的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全新模式。

资源一体整合,医共体筑基,盘活优质资源

人才资源下沉共享。紧密依托医共体牵头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实质性下沉。组建由“医共体专科医生+中心全科医生+公卫医师+健康管理师+护士/药师/村医”组成的“4+N”复合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今年以来,牵头医院下沉专家坐诊指导达28次,培训中心医务人员60余人次。开展远程心电、医学影像、远程会诊与急诊急救等技术支持,显著增强了中心团队在慢性病诊疗、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设施设备高效利用。整合医共体总院的检验、超声等专业力量,以及“流动体检车”等设备资源,为中心开展的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工作增添助力。深入偏远村社,为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一站式”上门体检服务。今年以来,流动体检车累计为偏远村社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服务376人次,体检覆盖率提升了1.5%,成功打通了服务“末梢”。

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流动体检车数据、家庭医生随访数据、健康小屋筛查数据与医共体信息平台的数据共享,为居民健康档案动态更新、疾病风险预警和精准干预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服务一体联动,模式创新,打造全链条闭环

家庭医生签约提质增效。以“4+N”团队为核心,组建团队48个,实行网格化管理,提供“基础包+个性化包”签约服务。医共体专家作为团队的坚强后盾,为复杂病例提供技术支持和转诊通道,增强了签约居民的信任感和获得感。今年以来,入户随访2470余次,慢性病管理依从性提高至81%,居民满意度提升至98%。

慢性病管理“防筛管治康”闭环。一方面,依托健康小屋、慢病管理一体化门诊及流动体检车,开展便捷筛查与风险评估,实现前端“防与筛”;另一方面,实施“红黄绿”三色分级动态管理。低风险(绿)由家庭医生常规管理;中风险(黄)由团队强化随访指导;高风险(红)则无缝对接医共体专家会诊或转诊,实现终端“管与治”。今年以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规范管理率分别提高到了78%、75.7%。同时,开设“慢性病康复门诊”,整合中心中医资源,在医共体康复专家指导下,运用艾灸、推拿等技术,累计提供个性化康复服务110人次。联合护理团队为失能老人提供“床旁体检”及压疮护理等延伸服务,实现后端“康与护”。

健康教育协同普及。中心与医共体专家联合行动,年内举办健康讲座、咨询活动7场,邀请医共体专家20余人次参与,覆盖居民千余人次,有效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管理一体协同,机制创新,保障高效运行

协同管理机制。建立与医共体牵头医院在公共卫生服务规划、资源配置、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高效协同机制,确保上下目标一致、步调协同。

双向转诊畅通。建立明确的慢性病等重点人群转诊标准和绿色通道,确保高风险患者(红色)及时获得上级医院诊疗,病情稳定后能顺利转回社区康复,形成有序就医格局。

质量同质化。医共体牵头医院对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慢病管理方案、随访标准等进行统一指导和培训,促进服务质量和标准的同质化提升。

数据驱动决策。基于一体化信息平台汇聚的健康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和效果评估,为优化服务策略、精准配置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达川区三里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继续深化医共体协作内涵,不断巩固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新模式,努力为辖区居民提供更整合、更连续、更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筑牢基层健康网底,为“老家达县·宜美达川”建设贡献坚实的健康力量。

文章来源:达川区三里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文章作者:

上一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专家团队到达川区妇幼保健院开展“面对面”义诊暨调研活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