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大树镇林业站:疫木新生 茯“民”增收
更新时间:2025-07-02
浏览量:
近年来,达州市松材线虫疫情严重,每年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采用就地就近焚烧的方式处置疫木及采伐剩余物,这种处置方式即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存在火灾隐患。达川区大树镇林业站大胆探索,引进茯苓种植企业,利用疫木伐桩和枯枝朽木为茯苓种植提供基料,走出了一条“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村民受益”的合作共赢之路,让山林 “长” 出致富金!
“扶企”:破解发展难题,激发企业活力。一是精准对接,保障土地(林地)需求。企业入驻初期,面临用地难、流转慢等问题。由林业站成立专项工作组,协调九龙村、华阳村等村组加快土地流转,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搁荒地200亩,开展林下茯苓种植先行试点示范工作。二是政策扶持,降低生产成本。疫木是茯苓种植的核心原料,将除治后的疫木伐桩和断木优先供给企业,既减少了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又提高了疫木利用率和阻断疫木的传播路径,实现资源合理利用。三是优化服务,解决用工难题。针对企业用工需求,林业站联合村委搭建劳务对接平台,组织当地群众参与嫁接、管护、采收等工作,既缓解了企业用工压力,又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大树镇镇长、林业站站长与茯苓种植业主在九龙村茯苓基地进行交流)

(大树林业站工作人员在华阳村召开院坝会)
企业“助农”:产业带动增收,共享发展红利。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茯苓种植企业迅速成长,并积极回馈当地,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促进就业,助力群众增收。企业长期雇佣本地劳动力,并优先吸纳低收入群体就业。二是反哺乡村,壮大集体经济。通过购买疫木树桩、租赁闲置林地等,增加村集体收入。据统计,茯苓基地人工费用约为4000元/亩,200亩试点基地人工费共计80万元,闲置林地租金约为2万元,村集体收入约为6000元,真正实现“病木变金木”的蝶变。
(茯苓种植业主向务工人员演示如何埋菌种)

(九龙村茯苓种植基地示范埋菌种)
合作共赢:政企同心,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大树政府、林业站、企业、村民良性互动,是该项目成功的关键。政府以务实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林业站为企业技术服务,企业产业优势带动乡村发展,群众积极参与共享发展成果,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发力、 村民受益”的共赢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政企合作,做好2000亩林下林药管护、低效林改良、退化林的改培工作,为后续疫木除治,产业建设夯实基础。同时,协助企业探索更多“生态+林下+产业”的发展模式,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上一篇:川渝医疗协作三年记丨博士团队“造血”达州,老区医院跨越发展
下一篇:达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