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锋网
网站首页 前沿动态 社情民意 乡村振兴 群众路线 时代先锋 先锋观察 组工建设 教育之声 先锋评论 今日关注 党建之声 本网聚焦

会理市云甸镇:三融三通,纵深推进“去机关化”桥通心融

更新时间:2025-09-08 浏览量:

会理市云甸镇党委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制度,以机制重构为基础、作风转变为核心、服务群众为目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去机关化”改革,坚决拆除横亘在干群之间的“无形墙”,着力构建起一座座畅通民意的“连心桥”,推动组织机制从“机关导向”转向“基层导向”,干部作风从“被动响应”转为“主动服务”,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融“各自为战之墙”,通“精准服务之桥”
      一是“多网合一”织密治理单元。打破部门壁垒,将党建、综治、应急、民生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大网”,科学划分为“片—组—邻”三级网格,确保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目前,全镇共设置片网格38个、组网格59个、邻网格403个,实现了全域覆盖、无缝衔接。二是“精兵强将”下沉网格末梢。以村常职、村民小组长、党员骨干为中坚力量,配齐配强“三长”人员,明确职责清单,建立“一户一卡”联系制度,特别是对特殊群体实行“一对一”贴心服务,确保群众“平时有人问、急时有人帮、难时有人管”。三是“一格通办”提升服务效能。依托网格体系,政策宣传、信息采集、矛盾调解、风险排查、民生代办等职能直接下沉到网格。自“去机关化”开展以来,累计开展政策法规宣传30余次,收集办理民情事项35件,化解矛盾纠纷115起,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4个,为90余名群众解决医保报销、养老认证、就学就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为15户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落实低保政策,摸排走访新增监测户4户16人。将精准服务的桥梁直接架设到群众家门口。
      融“作风漂浮之墙”,通“实干担当之桥”
      一是“AB岗+包联制”实现全员下沉。由主要领导统筹包村工作,55名机关干部全员“入网”,班子成员担任包村组长,其他一般干部担任包村工作组成员,分村编入包村工作组。47名一般干部互为AB角,轮换下村负责1-2片工作重点开展“六包”工作,干部月均下沉时间从原来的10天大幅增加到20天以上,实现群众“少跑路”、干部“多跑腿”,让“机关干部”成“泥腿干部”。二是“一线工作法”推动难题破解。坚持问题在一线发现、政策在一线实施、工作在一线推进。通过建立“现场办公”“项目攻坚”等机制,镇村干部带头深入重点项目现场、矛盾集中区域,协调推进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切的“硬骨头”问题,如完成新集贸市场公共厕所建设、沙元村危桥改建,消除巴松村过水路面隐患,高效处理工业园区土地置换、26户房屋征拆等难点工作,干部们用“沾泥土”“踩泥泞”的务实作风,换来群众实实在在的“好日子”。三是“闭环管理”确保实事办实。建立“走访—收集—研判—交办—督办—反馈—评价”全流程闭环机制。对走访收集的问题建档立册,定期研判处置,明确措施、时限、责任,实时督查民情事项办理情况,办结后第一时间反馈,并由群众评价效果,实现工作闭环。实干担当的桥梁在一次次为民解忧中变得更加坚固。
      融“情感疏离之墙”,通“民心融合之桥”
      一是“民情恳谈”听真声音。通过组织召开群众会、走村入户、流动接访、现场接访等方式收集民意诉求。累计召开群众会59次,干部群众共计4000余人参加,累计收集群众反映问题159条,现场解答群众政策问题80余个,推动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39条。二是“即接即办”畅通堵点。云甸镇聚焦惠民政策落实和民生实事,迅速响应群众急难愁盼,高效推进一批民生项目落地。针对甸沙关村2至5组自发搬迁群众出行难问题,积极争取资金,完成7000余米道路硬化,大幅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针对大水村村民反映强烈的民生难题,大水村驻村工作队自筹资金购置15mm口径钢管及配件1666套,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完成10公里饮水主管道升级改造,惠及2个村民小组120户群众。同时,协调市交通局实施道路安防工程,新增波形护栏1.6公里。争取帮扶单位支持,全面更新村内照明设施,更换老旧路灯26盏,实现村组道路亮化全覆盖。针对老集镇区域道路不畅问题,通过责任到人、任务到天的方式强力推进,现已落实500万元项目资金,计划年内将建成使用,有效改善集镇拥堵问题。三是“共建共享”当主人翁。以“点亮乡村”行动为抓手,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共建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推动一批乡村美化项目扎实落地,如建成孔明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完成云兴村、荆凉村和美乡村规划、实施集镇人行步道与花箱安装工程,以及甸沙关村北门户、孔明寨村南门户绿化亮化工程。同时将“共建共享”与“美丽庭院”“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深度融合,将维护环境卫生、参与公益事业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积极推行“积分制”管理与与兑换制度,引导群众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赚取积分、兑换物品,有效激发“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热情。群众逐步从“袖手看”转变为“动手干”,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

文章来源:会理市云甸镇 文章作者:代应龙

上一篇:达州市生态环境局到达州东部经开区开展上门帮扶环评审批工作

下一篇:国家统计局达州调查队:以“3+3+3”工作思路擘画未来五年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