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船山区强化党建赋能“微网格” 以改革“小切口”撬动乡村治理“大提升”
更新时间:2025-09-04
浏览量:
今年以来,遂宁市船山区聚焦乡村治理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坚持以“党建引领划小治理单元改革”为突破口,通过重塑体系、精准定责、长效保障等举措,在推动治理范围更精细、应急响应更迅捷、治理成效更显著上全面发力,以“微网格”治理托起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重塑体系架构 治理模式更加科学 一是划小网格精治理。坚持“统揽有力、服务精准”原则,以传统的“湾、沟、院”等自然地理形态和群众生活习俗为基础,经自下而上反复论证、动态调整,细划“微网格”1072个,平均服务面积由0.57平方公里下降至0.37平方公里,网格治理覆盖范围达到100%,实现“一刻钟步行服务圈、5分钟应急响应圈”全覆盖,解决“网格过大、服务跟不上”问题。二是选优配强生力军。秉持“网格员从网格里来、为网格服务”理念,梳理整合基层非编岗位27个,组建“村‘两委’成员为主、农村基层专员为辅、热心党员(群众)补充”的微网格员队伍,择优选配微网格员1072名,其中党员占39.7%,确保网格员队伍“政治过硬、熟悉情况、群众认可”。三是规范管理提效能。实行乡镇党委统筹考评,村“两委”班子日常管理的“考评+轮换”机制,定期对微网格员履职情况进行评估,累计表扬奖励表现突出的微网格员299名,调整“不胜任、不尽职”人员15名,持续优化微网格员队伍结构,让网格治理“干有方向、评有标准、优有激励”。 精准明责定位 主责主业更加清晰 一是当好政策宣传员。充分发挥微网格员方针政策、惠民服务等方面工作“宣传员”作用,建立区镇村三级信息联动机制,在防汛抢险、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关键时期,通过“敲门入户”“院坝宣讲”等方式,第一时间将关键信息传达到每一户、落实到每个人,实现基层政策传达时效由3小时加快至1.5小时,重点人群二次回访率提升至100%,村民医保参保率从85%提升至97%。二是当好信息收集员。发挥微网格员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精准动态掌握每家每户矛盾纠纷、生活困难等“一线”信息,建立“能力范围内前置调解,能力范围外迅速上报”工作模式,有效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前置矛盾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三是当好应急处置员。推动镇村两级深度联动,一体推进“最小应急单元”和“五预”工作机制建设,发生地灾、防汛、火灾等突发事件时,微网格员就地转为“现场指挥官”,第一时间组织群众转移、开展初期处置,实现一个微网格就是一个最小应急单元、一名微网格员就是一级固定的现场指挥官。改革至今,突发事件初期处置成功率提升至93%,处置效率由不足50%提升至73%,有效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着眼常态长效 治理保障更加管用 一是“抓培养”促带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定期开展微网格员提能培训班,围绕政策解读、矛盾调解、应急处置等内容不断提升微网格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建立“微网格员+村‘两委’成员”联合培养机制,搭建微网格员参与村级事务评议建议平台,及时将表现优异且符合条件的微网格员纳入村级骨干队伍力量,带动更多有公心、有能力的村民参与微网格治理。二是“分类补”优待遇。构建财政资金、村集体经济、整合辅助员工资“三位一体”资金保障体系,实行“阶梯薪酬+临时补助”保障机制,按照微网格内常住人口数量,给予微网格员每月50—150元阶梯补贴,针对突发紧急工作,额外发放每天50—80元的临时补助,让微网格员愿意干、认真干、干得好。三是“重宣传”强引领。通过村务公开栏、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优秀微网格员的工作事迹和感人故事,增强村民对网格工作的认可;组织微网格员不定期发起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活动60余场(次),带动村民共同参与,营造“乡村善治、人人共建”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达川区科协组织观看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
下一篇:赓续抗战精神!华构党建领航科技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