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区东城街道:党建带“关建” 构筑全龄共融成长共同体
更新时间:2025-04-18
浏览量:
近年来,通川区东城街道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以党建带“关建”为核心,聚焦组织建设、阵地优化和服务创新,全力构建“党政主导、老少共融、全民参与”的关爱新格局。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上下联动工作体系。一是建立双轨领导机制。街道党工委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年度重点任务,印发《东城街道关工委建设实施方案》,成立由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担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党工委副书记任副组长,退休老干部同志任执行主任,并配备社会事务办两名同志负责日常事务,构建“党政主导、老干部领衔、青年骨干支撑”组织架构,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完善组织网络覆盖。通过召开社区党委书记专题会议,将关工委建设纳入社区年度考核,明确“组织健全、制度规范、活动常态”三大标准,坚决扛牢关爱“一老一少”主体责任。目前,辖区15个社区关工委组织实现全覆盖,凉水井、文华街等6个社区被评为区级示范点,组织规范化达标率100%。三是健全考核督导体系。街道班子成员累计开展关工委专题调研12次,重点督导“老战士工作室”、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阵地建设,解决场地、资金等问题,确保“五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阵地建设更有特色、更有成效。 聚焦阵地提能,打造多元融合服务平台。一是融合阵地功能升级。投入专项资金25万元,建成400平方米的街道“五老”活动中心和青少年多功能活动中心,设立6大功能区,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凉水井、文华街社区等基地提档升级,新增心理健康辅导室、科普实验室、亲子互动区、综合服务空间等,惠及居民20000余人次。二是融合社区治理创新。结合“三无”小区治理“144工作法”,在吉昌大院、储运苑等小区试点“五议工作法”,将阵地建设与居民自治深度融合,化解矛盾纠纷23起。举办“老少同乐”社区文化节,评选“最美五老志愿者”“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16个,形成崇德向善、互助友爱的社会新风尚。三是融合红色文化传承。打造"老战士工作室"品牌,结合红色教育阵地开展红色宣讲和爱国主义教育20场,覆盖青少年800人,形成“老带新苗”特色传承机制。 突出服务实效,激发“一老一少”内生动力。一是红色基因护苗成长。开展“战斗英雄面对面”“红色文艺巡演”等主题活动28场,组织青少年参观红军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展厅12次,参与人数突破4000。原创舞台剧《英雄赞歌》在15个社区巡演,线上线下观看人次达1.2万,社会反响热烈。二是五老结对护航青春。开设寒假义务辅导班,组织“五老”骨干授课120课时,惠及儿童12名。实施银龄互助"计划,动员56名志愿者结对帮扶困境儿童200人次,相关做法获《达州日报》专题报道。三是心理支持护佑健康。依托心理健康辅导室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讲座8场,覆盖200余人次。联合市家教中心实施“成长护航计划”,为困境儿童提供学业辅导、法律援助等服务45人次,落实帮扶资金8万元。
上一篇:达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淞铃带队赴渠县督导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下一篇:达川区召开卫生健康工作会